图片
图片
这首诗写于苏轼早年,是为一位叫董传的朋友送别而作。从诗中可以看出,董传是个典型的穷书生,物质生活很清苦,但精神世界却很丰富。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?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,甚至有些寒酸,但一开口说话,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就让人刮目相看。这种气质,来自于你读过的书,走过的路,思考过的问题。这些积累,最终会成为你独特的魅力。图片
图片
图片
《和董传留别》
苏轼〔宋〕
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
厌伴老儒烹瓠叶,强随举子踏槐花。
囊空不办寻春马,眼乱行看择婿车。
得意犹堪夸世俗,诏黄新湿字如鸦。
图片
【01】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
〖📜释义〗
粗糙的丝绸和粗布包裹着简朴的生活,但肚子里有了诗书,自然就会散发出华贵的气质。这里的"粗缯大布"指的是最普通的衣料,"裹生涯"是说包裹着整个人生。苏轼用对比的手法,将外在的朴素与内在的丰富形成鲜明对照。〖💡心得感悟〗 我们总是容易被外表迷惑,觉得穿得好、用得贵就是有品味。但真正的气质,不是靠名牌堆砌出来的。想想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人,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的穿着有多华丽,而是因为他们说话时的从容,处事时的智慧。这种由内而外的气质,确实是金钱买不来的。【02】厌伴老儒烹瓠叶,强随举子踏槐花。
〖📜释义〗
厌倦了和那些迂腐的老学究一起过清苦的生活(瓠叶是很便宜的菜),勉强跟着那些准备考试的人去追求功名(踏槐花指参加科举考试)。这里反映了读书人内心的矛盾:既不愿意安于清贫,又不得不为了出路而奔波。〖💡心得感悟〗 一方面不想随波逐流,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。说白了,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拉扯。苏轼这里写得特别真实,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说教,就是很直白地承认:是的,清贫的生活确实让人厌倦,为了生计确实要做一些不太情愿的事情。但这种坦诚反而让人觉得可贵。人生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选择?大部分时候,我们都是在各种妥协中前行。关键是要保持内心的那份清醒,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。【03】囊空不办寻春马,眼乱行看择婿车。
〖📜释义〗
钱袋空空,买不起春游的马匹,只能眼花缭乱地看着那些为女儿选婿的豪华车队。这里用"寻春马"和"择婿车"来对比贫富差距,突出了读书人经济上的窘迫和心理上的落差。〖💡心得感悟〗 这种感受,现在的人应该也不陌生吧。看着别人的生活,再看看自己的处境,难免会有些失落。苏轼写得很直接,没有掩饰这种心理。其实我觉得,承认这种落差感是很正常的。人都有比较心理,看到差距会有情绪波动,这并不丢人。重要的是不要被这种情绪困住。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生活,背后可能也有我们看不到的烦恼。而我们现在拥有的,也许正是别人羡慕的。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节奏,不要总是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生活。【04】得意犹堪夸世俗,诏黄新湿字如鸦。
〖📜释义〗
即使在这种困顿中,还是可以在世俗面前感到得意,因为刚刚写好的诏书上,墨迹还没干,字迹如乌鸦般工整。这里的"诏黄"指皇帝用的黄纸,"字如鸦"形容字写得很好,黑得像乌鸦一样。〖💡心得感悟〗 苏轼说即使物质上很困顿,但精神上还是可以感到骄傲的。这种骄傲来自于自己的才华和能力。我想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。它不一定能立刻改变你的物质条件,但它能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和自信。当你掌握了知识,拥有了技能,就算外在条件暂时不如意,内心也能保持一份从容。贫穷限制的是想象力,但知识可以拓展视野。当你的精神世界足够丰富时,就不会轻易被外在的困难击倒。END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