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前梧叶雨晴后,江上荻花风起时。
凉透书窗人未觉,葛衣竹簟已先知。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译文
图片
一场雨后,庭院前的梧桐叶,显得格外清新;江面上的荻花,正随着秋风轻轻摇曳。
凉意浸透书窗,漫进室内,人却还没有察觉,而身上的葛布衣衫、身下的竹席,已早先一步感知这秋日凉爽。
注释
图片
荻花: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在水边,叶子长形,似芦苇,秋天开紫花。
葛衣:葛布制作的衣服,多在夏季穿戴。
竹簟:竹席。
注释引用:古诗文站赏析
图片
这是元代诗人黄庚的一首写景诗。
这首诗最绝妙之处 在于抓住“秋意”二字,以景绘秋,以物写凉,通过梧桐、荻花、书窗、葛衣、竹簟等意象,借助视觉、触觉等手法,勾勒出“秋意”的清凉与美好,感知岁月的流转与时光的流逝。
“庭前梧叶雨晴后,江上荻花风起时。”一二两句是说,一场雨后,庭院前的梧桐叶,显得格外清新;江面上的荻花,正随着秋风轻轻摇曳。这是通过视觉角度写“秋意”。
庭前梧叶,江上荻花,皆为秋景,以景绘秋,藏而不露,更显清疏,自带萧瑟。不直言“秋”,却通过物态,让秋的清朗与微凉扑面而来。
“凉透书窗人未觉,葛衣竹簟已先知。”三四两句是说,凉意浸透书窗,漫进室内,人却还没有察觉,而身上的葛布衣衫、身下的竹席,已早先一步感知这秋日凉爽。这是从触觉角度写“秋意”。
凉透书窗,重在一凉,葛衣竹簟,已先知凉,此为以物写凉,妙在“先知”,为全诗的点睛之笔。秋凉悄然而至,人未察觉,可贴身葛衣、身下竹席却先一步感受到了这份清凉。这里以“物”的敏感,反衬人的迟钝,既写出秋凉初临时的细微,又暗含一种生活的闲静——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连季节的脚步都变得轻柔。
纵览全诗,无一字写“秋”,却处处言“秋”,含蓄蕴籍,以景写意,以小见大,意境绝美,清寂灵动,是为咏秋意诗中的绝妙佳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